宏其婦幼醫院 網路掛號

保健衛教 -成人保健

認識新冠後遺症
2022-12-08
資料來源:呂清元醫師

自從2020年初COVID-19大流行以來,全球已有5億多人染疫,死亡人數超過600萬人,康復者中超過8000萬人出現長期的症狀「長新冠」(Long COVID-19)
長新冠的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了參考定義如下:
1.個案疑或確診是COVID-19,在發病三個月後,症狀仍持續存在長達至少二個月。
2.無法發現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或其他診斷可以解釋。
3.這些症狀可能是康復後再出現的,也可以是從COVID-19急性期症狀出現後就一直持續存在的。
4.症狀可能起起伏伏或消失後再復發。
因此嚴格地說,COVID-19發病後3個月,臨床症狀持續不到2個月,就不算長新冠;長新冠通常可持續半年以上,甚至超過一年。


長新冠為何會發生?可能由哪些原因引起?
美國醫學協會(AMA)的指南提及,長新冠分為三大種類:
1.因感染病毒而造成的直接性細胞損傷。
2.中重症者於住院時所引起。
3.康復後才出現相關症狀。

長新冠的發作時間目前仍難以定論,可能與患者本身的健康程度,是否施打疫苗有所關聯。


英國國民保健署傳染病專家David Strain表示,根據現有的資料可得知四類民眾染疫後較容易出現長新冠現象:
第一類:血栓與微血管有損傷者(如:心血管疾病)。
第二類:先天免疫缺陷者。(如:免疫缺陷症)
第三類:神經系統異常者。
第四類:新陳代謝系統受損者。(如:糖尿病、胰島素阻抗)

另有研究顯示,與長新冠風險有關的因子包括:老人(大於70歲)、發病第一週出現多樣症狀者(超過5種症狀)、感染性期病毒量較高者、有自體抗體存在者、有慢性心肺病史者、肥胖、女性(40-60歲)、未接受疫苗接種者及重症住院等。


《新冠病毒可能使微血管阻塞,導致體內細胞中的「粒腺體」迅速受損,這也是為什麼罹患長新冠的患者容易筋疲力盡。》
Strain列舉《Biochemicd Journal》的研究表示,血液中微小的「凝塊」,可能透過阻止氧氣輸送到身體組織,產生長期新冠症狀。也就是說體內血管氧氣運送功能不佳者,罹患長新冠的機率將會增加。
《歐洲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大會上發佈的研究指出「迷走神經」的損傷是眾多長新冠症狀發生的原因之一。350名受試者中,有60%出現心率異常、頭暈與腸胃問題,被認為與迷走神經的受損息息相關。不過,研究團隊表示,長新冠至少與200多種不同的症狀有關,神經損傷並不能解釋所有患者的病情。

另外,英國的研究顯示染疫後持續超過12周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應該屬於「長新冠」,這些症狀包括:
1.極度疲勞
2.氣短、胸痛或緊繃
3.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
4.味覺和嗅覺的變化
5.關節痛

每個人的症狀、嚴重程度和病情因人而異,最常見的症狀是嚴重疲勞。其他的症狀包括: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的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損害、腹瀉;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和思維渙散、神思恍惚。

至於哪些方法可以避免長新冠發作?
英國衛生安全局(USKHA)發佈的統計數據指出,接種疫苗感染病毒,可顯著降低長新冠的發生率。長新冠是多層次、多器官的問題,長期新冠症狀就如同新冠病毒本身,將影響身體所有的器官系統,就連孩童都可能因此受到波及。因此,應盡快施打疫苗,維持一定程度的保護力,即使出現「突破性感染」,仍可確保罹患長新冠的機率將大幅降低。


染疫康復後應調適心情與注意生活作息
面對染疫康復後持續出現的不適症狀,要學習調適心情、壓力管理,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健康飲食,並搭配適當的運動或復健(建議以循序漸進的運動方式取代高強度運動,避免加重疲勞感和呼吸不順的情況),避免抽菸等有害健康的生活習慣,對於身體症狀的恢復都能有所助益。


長新冠醫療照應提供全人的醫療服務;善用社會福利機制,幫助各位渡過長新冠難關
長新冠的醫療照護必須有全方位的健康照護計畫,依個案需求,提供全人醫療服務。醫護團隊協助個案症狀監測及自主健康管理,職能治療師及社工協助個案改善生活自理,鼓勵適當外出活動,提升生活品質。社會福利都可提供失業薪資補償及生活津貼補助,避免病患陷入生活困境,可以渡過長新冠難關,及早恢復常態生活,重返職場工作,台灣也應及早做全方位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