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醫療大幅進步,但仍有將近10%在37週以前寶寶早產的案例發生,而孕媽咪在孕期住院的原因最常見就是「先兆性早產」跡象。此篇文章分享孕媽咪早產的原因,及治療方式,希望對於正在孕期的媽咪們有所幫助哦!
一、早產的定義
一般所謂的足月生產,是指在妊娠37週以後的生產,而早產的定義是發生在懷孕20週至未滿37週這段時間內娩出的胎兒,即所謂早產(preterm delivery)。
二、早產出現的跡象
即便目前醫療大幅進步,仍有將近10%的早產(37週以前出生);而在孕期最常見住院的原因就是「先兆性早產跡象」。
孕婦在懷孕時子宮通常是鬆軟的,若收縮的次數過於頻繁,會感覺肚子硬硬的,就要十分注意,再加上開始出現一些非特異的症狀,例如:月經來時的痙攣與疼痛、收縮、下腹痛、持續性的下背痠痛、有明顯的下墜感、陰道壓迫感、陰道分泌物增加、陰道流出水狀、粉紅或咖啡色的液體或血液、破水…等就要立即就醫。
孕婦若是單純性的子宮收縮,有50%以上能撐到足月(即37週)之後生產,所以重要的是,如何把真正需要住院治療的對象找出,一方面可以減少早產兒的併發症(例如: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壞死性腸胃炎、顱內出血、敗血症…),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住院。
三、容易造成早產的原因
A.孕婦曾有產科病史
B.孕婦母體本身因素
1.小於17歲或大於35歲。
2.黑人較白人、亞裔、拉丁美洲為高。
3.教育程度較低者。
4.單親。
5.低社經程度。
6.懷孕間隔短(少於18個月)。
7.其他(例如:難以取得醫療照顧資源、受暴力虐待、不同文化適應)。
C.孕婦營養狀況與身體活動
1.BMI<18或懷孕前體重<50公斤。
2.營養狀況不良。
3.工時過長(每週超過80小時)。
4.工作過勞(搬運工作、站立超過8小時)
D.孕婦此次懷孕特徵
1.經由人工生殖科技(如試管嬰兒)受孕者。
2.多胞胎。
3.胎兒疾病(例如:染色體異常、結構異常、生長遲滯、胎死腹中)。
4.妊娠第一期、妊娠第二期陰道出血、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
5.羊水過多或過少。
6.母體內科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疾病、氣喘)。
7.懷孕期間接受腹部手術。
8.心理問題(例如:壓力、憂鬱、未計劃懷孕)
9.物質濫用(例如:抽煙、酗酒、古柯鹹、海洛因)。
10.感染(例如:細菌性陰道炎、陰道滴蟲、淋病、梅毒、泌尿道感染)。
E.妊娠14-28週時子宮頸過短
F.妊娠22-34週時fFN陽性
G.子宮收縮
四、早產出現的症狀
非特異性的症狀,包括像月經來的痙攣疼痛、收縮、下背痛、陰道壓迫感、陰道分泌物(可能透明、粉紅或帶血)、陰道出血。
五、早產診斷的方式
規則性有疼痛感的子宮收縮,例如:20分鐘內有4次以上,或是1小時內有8次以上,且伴隨有子宮頸口擴張或子宮頸變薄(子宮頸口開3公分);另外,在陰道超音波時,發現子宮頸長度短於2公分,或是陰道超音波發現子宮頸長度在2-3公分之外,加上出現fetal fibronectin (fFN)。
六、早產預防的方法
1.若有早產史的紀錄,將影響下一胎早產的可能性
若有一次的早產史者,下一胎會有15-30%早產的機率;若有兩次早產史者,下一胎則會超過60%早產的機率。有早產史者,可以從懷孕初期開始給陰道黃體素塞劑預防。
2.孕期子宮頸長度,影響著早產的風險
在孕期第18-24週時,若陰道超音波發現子宮頸長度短於25mm,也是早產的高風險。若孕婦沒有合併早產史者,醫師即給予陰道黃體素塞劑,可以延長懷孕天數。反之,若先前有早產史者,醫師除了給予陰道黃體素塞劑外,可再作子宮頸環紮術。
3.戒煙、減少藥物濫用、治療無症狀菌尿症、控制BMI
4.兩次懷孕間隔最好在12個月以上(至少間隔6個月)。
5.避免多胞胎(胚胎植入時,不要植入太多顆)。
6.Aspirin目前已不被建議用於預防早產,而只是用於子癇前症。
七、早產的治療方式 (通常是以34週作一個分界)
1.超過34週以上
如果子宮頸沒有持續擴張或變薄,胎兒健康狀況良好,沒有其他產科併發症,例如:胎盤早期剝離、絨毛膜羊膜腔發炎、或早期破水,可以在觀察4-6小時後,先回家觀察。反之則待產。
2.小於34週,子宮頸口擴張超過3公分
使用安胎藥物48小時、抗生素用於預防乙型鏈球菌、類固醇促進胎兒肺部成熟(dexamethasone或betamethasome)。如果小於32週,會再加上硫酸鎂來保護胎兒神經系統。
3.小於34週,子宮頸口擴張小於3公分
陰道超音波測量子宮頸長度,加上檢查子宮頸陰道fFN程度來判斷是否符合早產診斷,若是的話,治療方式同上方表格。
以上是指單胞胎的治療方式。
*若是雙胞胎,在下方表格中說明略有不同:
1.子宮頸長度>35mm:4-6小時後,內診子宮頸沒有變化,可以回家觀察。
2.子宮頸長度25-35mm:檢視是否出現fFN,陽性者開始治療,陰性者觀察 6-12小時之後可以回家。
3.子宮頸長度<25mm:早產高風險,開始治療。
資料來源: UpToDate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