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記者徐乃義│採訪:張紅淇醫師、林欣達醫師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臺灣人口負成長,預估至2037年時,新生兒恐「提早」跌破10萬人大關,僅9.8萬人。在晚婚、晚育的現代社會趨勢下隨之而來的是高齡生育風險、難孕等生育問題。許多未婚女性、備孕夫婦等求子族群,只得尋求生殖醫學的幫助。
婦科醫師認為,年齡是影響女性生育最重要的因素,年紀增長,卵子的存量及品質相對減少,以目前的醫學技術,即使女人的外表可以凍齡,但黃金生育年齡卻無法回春,「現在不凍卵,將來可能會後悔」。
高齡產婦風險高
宏其婦幼醫院院長張紅淇說,高齡產婦除了母體產生併發症的機率會較高之外,懷有唐氏症寶寶的機率也較高。相對於女性最適孕年齡25~30歲,高齡孕婦體力與生理機能皆逐漸下降,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發生率偏高、產科併發症如早產、胎盤早期剝離等機率也偏高,妊娠併發內科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或是腎臟病、糖尿病的後遺症機會也比較多。
他強調,高齡產婦胎兒染色體異常機率明顯偏高,如30、33、34、35、38歲孕婦懷唐氏兒的發生率,各約為1/885,1/592,1/465,1/365,1/176,因此高齡產婦懷孕時的問題會比較多。
張紅淇說,年紀增長,卵子的存量及品質相對減少,以現代社會工作繁忙,女性不婚或晚婚者居多,或者因職業發展考量、醫學因素(如癌症治療造成卵巢損傷)、缺少伴侶、財務問題等,為避免「卵到用時方恨少」悔不當初的窘境。因此凍卵就如同卵子凍齡,替生小孩超前部署,當某天時機到想生了,只要將卵子解凍,就能夠開啟孕育下一代的保險箱。
宏其婦幼醫院生殖中心醫師林欣達指出,根據醫學統計,平均35歲前需要取11~15顆卵,35~37歲需取16~20顆卵,37歲以上至少需要取20顆卵子, 40歲以上至少需取30顆以上才能有一個活產,年紀越大,卵子染色體異常率越高,所需存卵數目越多,才能提高後續解凍受孕成功率,相對的,年紀越大反而卵子存量也越少,需要接受多次取卵才能提高懷孕率,女性在35歲前凍卵最符合經濟效益。
他指出,一般凍卵的過程有3大步驟,問診評估、刺激排卵、取卵冷凍。一般凍卵的療程的費用,會因使用刺激排卵藥物,刺激濾泡成熟時間,及卵子保存期間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
張紅淇說,雖然越年輕時冷凍的卵子,活產率越高,但根據美國解凍卵子的資料顯示,太年輕時因非醫療因素所冷凍的卵子,最後有解凍受精的比例並不高,所以經濟效益不高。
原因可能是這些婦女冷凍卵子的年齡太早,但後來還是結婚而自然懷孕,所以用不到;或是這些婦女後來還是一直未婚,所以無法解凍卵子。所以所有女性考慮凍卵之前,應充分了解得失,以免有不正確的過度期待。
歐洲與美國生殖醫學會根據大數據的資料分析,小於35歲的女性,每顆成熟卵子解凍的活產率約4~5%,平均存下20~25顆成熟卵子,約有80~90%可達成一次活產的機會。
根據文獻資料顯示,在36~37歲時冷凍20顆的成熟卵子,未來獲得一次活產的機會約70%,在40~41歲時冷凍20顆的成熟卵子,機會約40%,在44歲時凍卵,若有幸還能存到20顆成熟卵子,得到一次活產的機會約為10%,可是無論冷凍幾顆卵子,都無法保證一定有活產的機會。若不幸之前冷凍卵子解凍受精率差,或最後植入失敗,可能需要再取卵的次數取決於當下的年齡與卵巢存量。
延伸閱讀:
1. 冷凍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