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多數的夫婦而言,生子如同結婚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卻有少數夫婦就無法如願以償。不能生育對生命的衝擊有多大的影響呢?根據一項國外的調查報告指出,有近八成的夫婦認為這是他們日常生活中最重大的問題,而另外的二成夫婦深感不孕會使得他們生命秩序大亂,是僅次於財務困難的嚴重問題。近幾年來,由於人工生殖科技技術的進步,的確提供給許多不孕症夫婦「重現生機」的希望與機會。
不孕症治療中,最後會影響懷孕率及活產率的因素:胚胎品質的好壞、子宮本身的完整性、子宮內膜腔的接受度,所以,除去胚胎品質外,任何與子宮內膜腔有關的異常,像是慢性子宮內膜炎、內膜瘜肉、黏膜下肌瘤及子宮腔沾黏,均可能會降低輔助人工生殖技術的成功率。而子宮鏡對於評估子宮腔而言是一種相當好的檢查工具,並且被認為是診斷子宮腔內病灶的最佳工具,因此部分學者也建議子宮鏡應納入不孕症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
早在1907年就有學者用天竺鼠做實驗,發現當子宮腔經處置後會提高胚胎的著床率,直至1993年Friedler將14位反覆超過6次以上著床失敗的婦女,進行子宮鏡、內膜刮除術(現在我們稱之為局部輕刮術)及雌激素治療後,其中有6位順利懷孕成功,之後陸續都有學者針對子宮鏡在那些卵巢刺激反應良好但終究失敗多次的病患做研究,其中以2004年土耳其學者的研究個案最多,他們總共收集421位曾經至少兩次以上試管嬰兒失敗的病患分兩組做研究,一組在胚胎植入前接受子宮鏡的檢查及處置,另一組則沒有安排子宮鏡檢查及處置,結果發現有經子宮鏡檢查及處置下次的臨床懷孕率會比沒有經子宮鏡檢查及處置高出百分之11;另外有趣的發現是,在接受子宮鏡檢查及處置的這一組,其中病患需要接受瘜肉或肌瘤切除的懷孕率並不會高於只是單純做了子宮鏡檢查的病患,這似乎也暗示子宮鏡檢查在不孕症治療時可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子宮鏡檢查是否影響懷孕率?
在一項大型多中心臨床試驗分析中,就針對第一次進入試管療程的低生育力女性,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在療程前有做子宮鏡檢查(n=373),一組則直接進入療程(n=377),18個月後的追蹤觀察,子宮鏡組與對照組之間的活產率(Live Birth Rate, LBR)上並沒有明顯統計上差異(57% vs. 54%; RR 1.06; 95% CI, 0.93 to 1.20);兩組之間的第一次試管LBR也沒有統計上顯著差異(27% vs. 30%; RR 0.90; 95% CI, 0.71 to 1.14)。
Kamath等在2019年的Cochrane統計也針對體外受精前的子宮鏡檢查是否可以改善試管嬰兒的成功率做研究,其比較1836名婦女接受子宮鏡檢查與1914名婦女沒有接受子宮鏡檢查婦女,其結果只在低質量的研究顯示,在試管嬰兒前進行子宮鏡檢查會增加活產或懷孕的機會(子宮鏡檢查可以將該活產率從22%提高到25%-32%,而懷孕率從28%提高到33%-40%),但在2項更高質量的研究中,改善並不明顯。
從這些數據,似乎對於試管嬰兒之前先安排子宮鏡檢查的益處仍是"不確定"。此外,他們的研究也針對常規子宮鏡檢查在希望自發受孕或是在人工受孕的效益做了評估,對於希望自發受孕這組,作者不確定至少有兩年原因不明的不孕症婦女在接受子宮鏡檢查後是否會將妊娠率提高(其屬低質量的研究),而子宮鏡檢查在人工受孕這組,則無可用的資料來證明是否有助益。
正如前面所言不孕症治療的成功率除了與子宮腔環境有關外,還有許多面向要考慮。
例如:
1.植入之胚胎是否流出來?
2.胚胎是否繼續分裂?
3.內膜細胞是否能接受胚胎?
4.黃體補充是否充足?
5.植入至放榜期間是否感染?
事實上我們需了解,做與不做常規子宮鏡檢查的差別只是在於,做可先排出異常狀況,不做可能不小心把胚胎植入不適合著床之環境,導致胚胎著床受干擾。
常規子宮鏡檢查在試管嬰兒的治療上是風險、益處還是未知數?我們目前的建議如下:
1. 是否需要常規性子宮鏡檢查,至今仍未定論,因此子宮輸卵管攝影檢查以及陰道超音波掃描仍是不孕症患者用以評估子宮腔狀態的首選。但是當檢查發現子宮腔有異常時就必須及時安排子宮鏡檢查,甚至於需子宮鏡手術。
2. 對於曾進行過一次以上試管嬰兒不成功(指的是重複性著床失敗)且有胚胎移植困難史的女性,子宮鏡檢查則可能有幫助。
3. 進入試管嬰兒療程時,若有考慮接受子宮鏡檢查來增加成功率,那胚胎的植入的時間最好在子宮鏡檢查後一至二個月內完成,才能達到子宮頸擴張和子宮內膜刺激效果以改善試管嬰兒結果。
延伸閱讀:
子宮腫瘤、卵巢腫瘤等婦科腫瘤手術介紹及內視鏡手術如何應用於不孕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