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其婦幼醫院 網路掛號

保健衛教 -幼兒疾病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症狀為何?3種新生兒黃疸類型一次看
2022-12-07
資料來源:文/護理部 江美虹督導
新生兒黃疸是指寶寶眼白及皮膚變黃的現象,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哺餵母乳造成的黃疸等3種類型。本文將帶您了解新生兒常見疾病之一「新生兒黃疸」,全覽新生兒黃疸的注意事項。
 
新生兒在第2-3天大時皮膚開始變黃,平均在第5天皮膚最黃,然後在2週大時消失,這是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並不需要任何處理。少數情況之下黃疸會超出上述之正常範圍,嚴重時可能會對腦部造成永久性之傷害,因此,如何分辨黃疸正常及不正常,是極重要的一個議題。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寶寶黃疸多久會退?新生兒黃疸原因及類型
新生兒紅血球的數量比成人多2-3倍,又因肝臟尚未發育成熟,當紅血球被破壞所產生的「未結合膽紅素」,沒有辦法經由肝臟代謝及大小便排出體外時,就會累積在體內,造成新生兒皮膚、眼白變黃的現象,就稱為「新生兒黃疸」,分為以下三類:
一、生理性黃疸
大約每100位新生兒中,會有60位會發生的生理性現象,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療,大約1-2星期後會逐漸褪去。
二、病理性黃疸
通常是指出生後24小時內就出現的黃疸,膽紅素值急速上升或數值過高、持續時間超過2星期或早產兒超過3星期,發生原因多與疾病有關,包括:母嬰ABO、RH血型不合,生產過程造產傷(如:頭血腫,鎖骨骨折)、新生兒有先天溶血性疾病(如:蠶豆症)、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炎或是感染疾病等(如:慢性子宮內感染、敗血症…等),需住院檢查及處置。
三、哺餵母乳造成的黃疸
超出生理性黃疸範疇之原因,在台灣以母乳哺餵為最常見,分為以下兩種:
*母乳量不足,所造成的黃疸
通常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的第1-2週大之內,因奶水進食量不足,大小便排泄次數減少,使得原本需排出的膽紅素,囤積在體內,所引起的黃疸現象。
*母乳成分,所造成的黃疸
導因尚不確定。母乳性黃疸可能會持續2-3個月,極少引起嚴重的病情,不需因此而停止哺餵母乳,如果持續沒有改善,應與新生兒科醫師討論適合的哺餵方式或做進一步檢查。
 
新生兒黃疸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新生兒眼白及皮膚變黃
2.小便次數減少(每天小便次數少於6-8次、尿液呈深褐色)
3.食慾明顯下降(吸吮母奶的時間越來越短、餵奶間距拉長、每餐奶量越喝越少)
4.昏昏欲睡難叫醒
5.活動量減少
 
如何評估及檢測新生兒黃疸?
*輕微黃疸症狀表現:
一開始是有臉部先出現皮膚黃的現象,接下來會擴散到軀幹。
*嚴重黃疸症狀表現:
會擴及到四肢、手掌及腳掌膚色都變黃。另外,黃疸越嚴重時,皮膚看起來會越黃,但單憑外觀判斷容易有誤差,用儀器檢測會較準確,例如:經皮膚紅外線測定儀及抽血來檢查;最常使用的抽血方式為腳底扎血,甚至是有時需要抽一管生化血來檢驗。
新生兒黃疸常見的治療方式
照光治療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療,依據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照光標準依新生兒週數、出生天數及是否有其他危險因子而有所不同;採用波長430-490nm的藍色照光燈進行照光,照光過程會將新生兒身體暴露,並戴上遮光眼罩及包裹尿布以保護眼睛及生殖器。
絕大部分的新生兒黃疸是正常的,若有觀察到全身皮膚都有黃疸,或是合併有其他症狀,例如:灰白色大便或食慾、活動力變差等,則需至醫院進一步檢查處置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