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其婦幼醫院 網路掛號

保健衛教 -幼兒保健

新手爸媽必學~新生兒照護&育嬰重點
2018-11-06
資料來源:文/護理部 江美虹督導  

新手爸媽充滿感動與歡喜地迎接著新生寶寶的誕生,同時對新手爸媽而言,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免會感到手忙腳亂、焦慮擔憂…。
期盼以下新生兒照護及育嬰重點能讓新手爸媽正確的了解呵護之道,緩和緊張心情,如此在照護寶寶時能更得心應手。

1:寶寶臍帶如何護理?
*準備用物:75%酒精(殺菌作用)及95%酒精(乾燥作用)各一瓶、棉枝。
*臍帶護理時機:為使臍帶乾燥,促進臍帶早日脫落,並預防感染,通常在寶寶沐浴後或尿布弄濕臍帶時執行臍帶護理。
*臍帶護理步驟:圖檔
*臍帶何時會脫落呢?
臍帶大約於嬰兒出生後1-2週會脫落,脫掉後可能會有一點點滲血,應使用75%酒精由內而外消毒肚臍內部(注意是擦拭內部而不是周圍皮膚),直到完全乾燥為止。

*臍帶護理注意事項
1.臍帶護理一天至少應消毒一次,即將脫落的臍帶及肚臍根部,偶爾會有少許黃色分泌物或少量血漬,應持續給予臍帶護理,並保持乾燥。
2.寶寶臍帶處出現以下情形時,請應立即就醫:
(1)出現臍帶處分泌物增加
(2)分泌物顏色呈綠色
(3)臍帶處有臭味
(4)臍帶周圍皮膚有發紅現象時

2:如何測量寶寶體溫?
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因此營造一個適合寶寶的室內環境,顯得非常重要。對寶寶而言,舒適的環境溫度為25-28℃,濕度則是在50-60%,但即使在相同的溫度、濕度下,夏天和冬天的感受亦有所不同;原則上,將室外和室內溫度差控制在5℃以內,可作為判斷的基準。
正常體溫的範圍,耳溫為36.5度至37.5度。為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能及早發現問題,建議幫寶寶每天測量一次體溫,並在固定時間測量。
量體溫方式包括肛溫、口溫、腋溫、耳溫、背溫及額溫等;其中,肛溫最接近身體真正的溫度,較為準確。
*量肛溫:要將肛溫計先潤滑後,再放入肛門約2.5公分的深度,大約放置1分鐘,電子式溫度計會顯示溫度。
*量耳溫:3歲以下的嬰幼兒要將耳朵向下往後輕拉,略朝寶寶前方置入耳溫槍測量。若溫度高於38度則可先幫嬰兒洗溫水澡,勿隨便餵食退燒藥。半小時後再測量一次體溫,若有改善則繼續觀察,發燒情形仍未改善則需立即就醫。
3:如何照護新生寶寶的皮膚?
新生兒誕生後,脫離了原本在子宮中浸在羊水裡的環境,身上原有一層保護性胎脂也逐漸消失,這時寶寶的皮膚開始與外界做真正的接觸。嬰兒的角質層與表皮都比成人薄,角質層含水量高,因此寶寶的皮膚看起來、摸起來都是水水嫩嫩的,讓人忍不住想捏一下。然而由於寶寶的皮膚水分喪失速度較快,若不注重保濕,皮膚很快地就會因含水不足顯得乾燥。
其實嬰兒皮膚不會很髒,一般1至2天以溫水洗澡一次就足夠。洗澡時不必使用太多清潔劑,用太多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會增加了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的風險。至於臉、手及尿尿部位,建議每天以少量、溫和、無添加香味、PH值中性清潔劑清洗即可。而適度的清潔及衣著,並給予寶寶皮膚單純的乳液做保濕,如此便能把寶寶的皮膚照顧得很好。
4:當寶寶有尿布疹時,如何照護?
尿布疹是指在寶寶臀部與尿布包覆的位置,出現紅色皮膚疹或皮膚疾病。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曾發生程度不等的尿布疹。
*照護方式:
1.首先應保持屁屁皮膚的清潔與乾爽,並可選擇使用乳液、凡士林或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
2.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3.可嘗試更換尿布品牌與清潔劑,來排除因化學物質刺激導致尿布疹的可能性。
一般而言,若經上述照顧而改善則不需就醫;若紅疹仍無改善,應儘快就醫,由醫師診斷並採取適當治療。

5:寶寶出生時身上的胎記長大後會消失嗎?
所謂胎記,是指皮膚內某一群正常細胞或組織過度增生,如果血管、黑色素細胞、脂肪等,而產生與正常皮膚不同的印記,通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數週內被發現,一般可分成色素型及血管型。
*色素型胎記
(1)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常出現於腰椎、 椎處、臀部、下肢、背部、側腹,也可能出現在上肢或肩膀。顏色為藍黑色或青色大斑塊,青春期前會慢慢消失,爸媽不須過度擔心。
(2)咖啡色牛奶斑
外觀為扁平且界線鮮明之棕色或淡咖啡斑塊,正常人也大約10%機會出現。一般而言,斑塊數量大於六個(含)且大約1.5公分,須請醫師評估及追蹤。
(3)先天性黑色素細胞痣
約1-2%的新生兒會出現,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痣。一般來說無需治療,一旦如果痣變大、太快就須切除。
*血管型胎記
(1)鮭魚斑
又名新生兒火焰痣,為先天性真皮血管擴張。顏色如鮭魚肉色或淡粉紅色、外表平坦、形狀不規則。通常長在前額、眉心、眼皮或後腦勺,嬰兒哭的時候會變明顯,通常1-4歲前會消失。
(2)葡萄酒斑
皮下微血管異常擴張所造成,出生後就會被發現。外觀通常是界線鮮明、平的、紅紫色斑塊,分布的位置在臉上、頸部或四肢,並且為單側沿著神經分布,建議於嬰兒期開始接受雷射治療。
(3)嬰兒型血管瘤
分成表層、深層與混合型,約四成消失後外觀近似正常,六成無法完全消失,會留下痕跡。多數血管瘤只需觀察,但臉部血管瘤或長在眼睛四周的血管瘤,須提早追蹤治療。
**表層血管瘤
也就是草莓色痣。外表鮮紅突起,看起來像是草莓,常見於女嬰與早產兒,約有一半以上在5歲前能夠完全消退。
**深層血管瘤
面積較大,邊緣較不明顯,外表可為正常皮膚或稍微藍色。
**混合型血管瘤
此型較為常見,多發生於面頸部表層與深層皆受到侵犯。
6:寶寶一天到底需要睡多久?
睡眠在寶寶的日常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寶寶的睡眠型態與品質不只關係到寶寶的生長發展,亦影響到父母與家人的生活品質。想要讓寶寶有合理的睡眠型態,需要先了解寶寶的睡眠。一般而言,健康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而有所改變,睡眠時間多半是斷斷續續分成幾次的總合。
**出生1個月內:16-20小時
**1-3個月大:14-16小時
**3-6個月大:12-13小時
**6-12個月大:10-12小時
7:何時寶寶開始有規律的作息?
寶寶自然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剛出生時,寶寶的睡眠與清醒是隨著生理的本能在進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眼睛視網膜的成熟,寶寶逐漸能感受到周遭的光線與晝夜的變化。這些變化影響腦部,讓寶寶產生日夜作息的生理時鐘,慢慢變成白天清醒、晚上睡覺的規律,大約到了寶寶6、7個月大時,這種日夜作息生理時鐘就會比較穩定,家長們的照顧就比較容易配合一般作息。
8:如何調整寶寶的睡眠型態?
在了解寶寶睡眠的生理作用與發展之後,我們就比較容易依照寶寶的生理特性來調整睡眠型態,並且讓父母照顧時得心應手。
首先,1-3個月的寶寶多半依生理需求決定睡與醒,生理的需求不外乎飢餓感與舒適感,所以定時餵飽寶寶,適時更換尿布,維持舒適的睡眠環境,就可以讓您預測寶寶睡與醒的時間。當然,此時的寶寶無法完全配合父母日夜的生活作息,因此只能由父母辛苦一點,根據預測的時間來配合的寶寶作息。
隨著寶寶的成長,2個多月大的寶寶有時可在睡前增加一點奶量,這會有助於寶寶晚上睡眠時間延長。
以下建議寶寶舒適的睡眠環境,安穩睡覺的基本條件
1.安全的嬰兒床
2.足夠的睡覺空間
3.柔和的房間顏色
4.適當的室內溫度
5.安靜的睡眠環境
此外,為了讓寶寶在發展過程中能確實適應日夜作息,睡覺時燈光調暗,並且在固定時間培養睡覺的氣氛,是讓寶寶能輕鬆入睡的好方法。另外,不要太長的午睡以及增加寶寶在傍晚時的活動量,也是相當有效、能讓寶寶一覺到天亮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