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是小朋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沒有立即的危險,卻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所以從小開始,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為什麼孩子需要定期檢查牙齒?有些父母認為,乳齒總有一天會脫落被恆齒取替,所以沒有必要給牙醫師檢查;就算孩子有蛀牙,只要不喊痛,就不打緊。事實上,嚴重蛀牙導致牙齒疼痛,令孩子在吃東西時不敢用力咬,怕疼痛或食物塞進蛀洞中,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影響睡眠,甚至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事實上,過早喪失乳齒,不但引起孩子的自卑心理,不敢露齒而笑,更會影響發音的準確。此外,由於牙齒天生有向前移的傾向,若乳齒過早拔掉或蛀掉,後面的牙齒就會向前移, 到恆齒長出時,因沒有足夠的空間發展,導致牙齒排列擁擠及不齊。如能定期做牙齒檢查,以上的問題即可避免。
口腔保健從0歲做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要求,2010年5歲兒童的「無齲齒率」應達到90%。但統計資料顯示,台灣5歲兒童的「無齲齒率」卻只有27%,這與父母餵食小孩的習慣及口腔清潔工作不確實有很大的關係。
兒童口腔保健最主要的問題是蛀牙,其次是牙齦炎、牙周病及咬合不正等。蛀牙是小朋友最常見的疾病之一,雖然沒有立即的危險,卻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所以從小開始,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小朋友的牙齒保健,可分為三個時期
★Step 第一個時期《0歲到3歲》
也就是出生之後到幼稚園的年齡,這個時候的孩子任何事情都得要依賴父母,所以孩子的口腔衛生,全要靠父母親幫忙維持。
雖然一般而言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時並沒有牙齒,但是也需要保持口腔清潔。因此,從嬰兒喝第一口奶水開始,父母就應該養成在餵過母乳或牛奶之後,最好用紗布或是用棉花棒沾溫開水幫孩子清潔上下牙床及黏膜。
特別要注意的是「奶瓶性蛀牙」,避免讓孩子長時期含著奶瓶睡覺或是在睡前喝牛奶。而嚴重的奶瓶性蛀牙會引起牙齒疼痛,造成飲食攝取困難,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外觀及發音,甚至會造成將來的齒列不整。所以一定不能大意。
★Step 第二個時期《3歲到6歲》
從幼稚園到上小學以前。這個時期的孩子,幾乎都還是乳牙。但是已經可以開始教孩子如何刷牙了。原則是,在孩子會拿穩湯匙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逐步訓練他們刷牙,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Step 第三個時期《6歲到12歲》
國小的階段,雖然在學校已經有級任導師、校護,及牙科醫師篩檢,但是最主要還是要靠父母親的關心,才能讓孩子保持「零蛀牙」。通常6歲到12歲也是孩子換牙期,從乳牙換成恆牙的時期。有些父母親認為,反正乳牙會換掉,蛀掉也沒有什麼關係。其實,乳牙和恆牙一樣重要,要先照顧好乳牙,才會有好的恆牙;而且口腔衛生的習慣也是要從小培養。有的小朋友會有齒列不正的問題,可能是因為遺傳因素造成,像是牙齒與牙床骨骼大小比例不佳、或上下顎骨相對關係不良,另外,也可能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例如:有的孩子因為不良的口腔習慣,例如吸手指頭、吸奶嘴等,造成口腔變形,必須求助牙醫師矯治;有的孩子因為乳牙太早掉亦或換牙的順序混亂,使得恆牙長出的空間不足,造成齒列不整。齒列不整的孩子更容易罹患蛀牙或牙周病,且會造成顳顎關節障礙、咀嚼功能不佳,也會影響臉部外觀及發音,所以一定要做矯正治療。
除平時注意孩子的口腔保健外,牙齒塗氟也是預防蛀牙的方法之一,氟化物可廣泛用於口腔保健領域,以降低蛀牙的發生且有以下幾種功能:
◆抑制口腔內細菌的新陳代謝。
◆使早期發生的蛀牙現象(脫鈣)產生修復(再礦化)。
◆使琺瑯質上的鈣化物(HA)變成氟化物(FHA)較不易被酸溶解。
◆局部用氟防蛀可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凝膠、氟錠等。
依健保局提供,5歲以下小朋友每半年可免費塗氟乙次。在13歲前給予適當的塗氟,更可增加牙齒對蛀牙疾病的抵抗力。